国家出版基金十年给出版业带来了什么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8-2-27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出版工作中,文化自信也是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更是出版实现其强国价值的关键。
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10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出版基金共遴选资助了33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资助对象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0多家出版单位。已有2300多个项目推出成果,有近500项成果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国家出版基金日益成为出版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出版人和出版单位,对国家出版基金助力出版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
国家工程接连竣工
通过走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10年来,正是在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下,一批规模大、投入多、周期长、难度高,单靠出版社的力量难以完成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推出了重要成果。
设立国家出版基金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福音,让出版社领导层在做决策时有了足够的底气,过去想做不敢做、不能做的大项目现在可以考虑启动了,而一些已经启动但因资金困难进展缓慢的大项目,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也很快就见到成果。
“国家出版基金从设立到现在,对人民出版社的许多大项目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以浮躁的心态做出版很难产生传世之作,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打造出版精品。“而国家出版基金恰恰能够帮助编辑摆脱市场的压力,专心做出版。”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民出版社的先驱者,他的论著是理论界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规模达900多万字、20卷的《李达全集》很快出版问世。
浙江大学几年前曾经举办过一次高水准的宋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宋画研究在艺术史学界向来是重头戏,但除了公开展览,研究者很难看到原作。而浙江大学敢于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底气就来自一套重量超过100公斤的书。“没有这套书,很难实现这个(举办学术会议)想法。”宋画研究学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教授口中的这套书,就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全集》。这套书填补了中国宋画整理汇编历史空白,还让许多散失在外的宋画,借《宋画全集》又重新回到中国。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