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驶入知识服务新赛道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8-3-6 阅读:
严肃的学术出版物是否适合以听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董风云对此持怀疑态度:“适合听的内容一般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东西,而学术出版物相对精深,似乎并不适合。”对于董风云的担忧,阿狮表示:“我们与各个出版社的合作是完全开放的,包括严肃的学术出版,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做。因为在这个时代,一定有更好的方式找到适合用户的表达方式和产品形态。”
未来走向 知识服务平台化
学术出版与知识服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知识付费人群又与出版社的读者高度重合,哪些内容能够吸引用户付费?张薇分析归纳为:能使人成长的内容、稀缺并且与用户有关系的内容。
正是由于很多用户认可通过知识能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想能力,“豆瓣时间”筛选内容的标准是非常清晰的:回到知识本身,或者说有价值的内容本身。张薇表示:“具体的标准是:有益、有趣、有关系。有益,即一定要有价值;有趣,就是提供令用户感兴趣、易接受的界面;有关系,即一个好的内容需要与用户产生关系。”
“一定不要把内容付费产品理解为一本书的衍生物。它不是附庸,从各种角度来讲它都不是。比如它有独立的收入,如果做得好甚至要超过一本书的收入。”张薇提醒道。
在田丰看来,真正的知识生产者是在学术领域产生的,而非市场领域。“在知识付费的时代,像社科文献社这样的专业知识服务商的生命力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绵长。”
“依靠单本精品书孤军奋战的时代已经过去,打造内容整合平台才是未来出版业之本。”在谢寿光看来,以专业数据库为平台、以知识服务为导向、全面整合学术资源的出版模式,将成为学术出版新常态。“学术出版全行业应搭建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并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知识、服务、技术都可能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上篇:
下篇: